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全面贯彻习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、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扎实做好“产、城、人”三篇文章,深入推动“五大强市”建设,坚定不移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。
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,固定资产投资提高3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%以上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%,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,农村劳动力、脱贫劳动力、易迁劳动力就业率分别稳定在86%、89%、92%以上,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稳步的增长,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。
坚持抓好脱贫成果“一个巩固”,提升产业帮扶、稳定就业、资产盘活“三个水平”,全力防范收入下滑、就业不稳、突发困难“三个风险”,着力夯实乡村建设、人居环境、乡风文明、群众认可“四个基础”,让脱贫成果持续巩固,脱贫成效全面提升。
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,坚持产业增收、就业稳收、资产促收、政策助收、兜底保收、集体经济创收,健全联农带农机制,壮大集体经济,盘活经营性资产,培育更多“家门口”的产业,开发更多“送上门”的岗位,让增收渠道更加多元,持续增收更加稳定。
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、东西部协作资金、定点帮扶资金和移民后扶资金,用好各级各类帮扶力量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全方面推进农村“垃圾治理、厕所革命、污水治理”三大革命,力争全市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率、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78%、60%。积极培养乡土人才,提升乡村治理水平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。
认真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,聚焦基础设施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、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,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、增发国债、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,争取地灾搬迁用地保障试点政策等落地实施,最大限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。
加强项目储备。抓紧谋划一批矿产深加工、消费促升级、能源大开发、基础补短板等重点项目。加快项目建设。全力破解审批慢、用气缺、融资难等问题,确保项目如期开工、到期建成。加大招商力度。推行绿电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、场景招商、营商环境招商等模式,提升招商引资成功率。抓好12个重点领域240个重点项目,力争产业投资占比突破50%、民间投资占比40%以上。
深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,稳定和扩大餐饮、住宿、家居等传统消费,打造大健康、养老、托幼、数字等服务消费,培育绿色、智能、文旅、体育等消费热点,支持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科技类产品等大宗消费,推进“七个一批”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打好“政策+场景+活动”组合拳,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。
深入推进“农业强市”建设,大力推进“1+10”高原特色农业发展。提高总产值。做强苹果、竹子、马铃薯和烤烟产业,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业,做优花椒产业,力争农业综合产值达1800亿元。提升附加值。启动11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园建设,加强初加工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,实现农产品加工比2.5:1。提增品牌值。强化“品种调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”,培育省级以上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0户,新增“三品一标”80个以上,不断的提高“绿色昭品”的品牌力、影响力、竞争力。
升级电烟煤。加快华润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,启动14个新能源项目,新增电力装机200万千瓦以上。加快烟厂技改、煤矿升级改造。开发硅铝磷。支持旗滨光伏、新安化工、合盛硅业等项目生产运营,建成友升铝合金、中铝大扁锭、杜氏凤彝硅、旭合科技等重点项目,启动云天化和中晟两个“10万吨”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,让“新三样”成为工业发展新支撑。建好产业园。加快昭阳经开区千亿级园区、水富经开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建设,支持镇雄磷化工园区和其他园区加快发展,打造工业经济主战场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主阵地、招商引资大平台。
围绕打造“一山、一城、一址、一江”文旅新名片,加快建设“三条精品旅游线路”,抓紧推进大山包景区综合开发,全面启动两江峡谷索道项目建设,加快白鹤滩水电观光等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长征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,力争昭通古城申报为云南省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。依托夏避暑、冬避寒独特优势,加强旅游服务产品、模式、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,推动“旅游”向“旅居”升级转化,深入推动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昭通实践。
积极支持鲁甸县城提质发展,继续推进大关县城避险搬迁,持续推进中心城市3条生态河道治理,加快儿童科普公园和海晏池公园、大龙洞公园等建设,着力打造“苹果之城、文化名城、高原水城、避暑秋城”。加快城市更新,改造老旧小区和城中村,攻坚整治300个“问题小区”,安置失地农民1.3万人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,实现从“治”理到“智”理加快转变。
聚焦健康、美丽、文明、智慧、幸福“五个县城”建设,支持镇雄建设副中心城市,支持巧家、永善、绥江、水富建成湖滨城市,支持彝良、盐津、威信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。千方百计发展县域经济,打造一批经济大县、工业强县、农业富县、文旅名县和生态美县,让县域经济成为高水平发展的强力支撑、坚实底盘。
加快城乡基础设施、市政公用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推动城乡产业提档升级和公共服务一体化,逐渐完备城乡服务功能。坚持以文化、旅游、生态为主线,以特色产业、商贸物流、康养旅居为重点,加快建设特色小镇、美丽乡村,实现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
深入推进“交通强市”建设,加快鲁巧等7条在建高速、渝昆高铁及3个地方配套工程建设,全面启动G247及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设施、便民交通码头等项目建设,确保昭通新机场年内建成投用,完成2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,加快构建“高速互联、铁路互通、航空互补、水运互动、邮路互惠”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。
深入推进“能源强市”建设,加快“风光水储”一体化、页岩气开发利用一体化、煤电一体化发展。抓好城镇燃气、水昭天然气管道问题整改,加快威昭、昭鲁二期等管道项目建设,全方面推进“昭气昭用”。加快启动500千伏水富变、220千伏金江变项目建设,建成投用500千伏永善网架加强工程,确保用电安全可靠。
全面启动昭鲁大型灌区建设,全力推进岔河水库、四坪山水库和吼西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,大力推进“润昭引水”、鲁甸调水灌溉等引水调水工程,开工建设洒渔河河道治理等项目。持续推进城乡一体、新旧一体、供排一体,实现“高效供水、有效补水、绩效管水”。
持续开展工业源、扬尘源、移动污染源等综合整治,打好优良天气“保卫战”。持续加强“两污”治理,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,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,规划建设“静脉产业园”。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确保条条整改到位、件件落实到位。
抓好湿地、自然保护地管理,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,持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。抓紧地灾综合治理,提升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成效。抓实金沙江、赤水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,坚决落实长江“十年禁渔”,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。
用好“三线一单”绿色标尺,严格“两高一低”项目审批。坚持“生活低碳、生产减碳、生态固碳”,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,支持低碳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,大力推进绿电、绿证交易,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。
深入推进“教育强市”建设,打造省级区域教育中心,推进“书包上的城镇化”。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,力争全市公办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50%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,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%以上。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,贯通普职培养通道,实现5所高中晋升为一级高中。推动高等教育优质发展,积极支持昭通学院加快发展。
推广好合作办医新模式,支持滇东北中心医院发展,办好5个重点专科。发展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,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实现90%以上县级公立综合医院、60%以上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。落实好基本医保政策,持续提升参保覆盖面。
加强高校毕业生、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创业服务,招“小商”、建“微工厂”,让群众挣钱顾家“两不误”。持续根治欠薪,大力整治殡葬服务、医疗卫生、征地拆迁、农村建房等领域不正之风,切实维护群众利益。加强“一老一小”关爱服务,为留守老人、留守儿童提供最贴心的服务、最温暖的保障、最坚实的后盾。
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,深化衔接资金使用、土地开发整理、矿产资源管理、农业水价、集体林权、产业园区、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等重点改革,统筹财政税务、教育卫生、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,不断凝聚改革共识,释放改革动力,提升改革效能。
大力支持科学技术创新,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加快院士(专家)工作站建设,培育重点实验室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。强化“沪滇科学技术合作”昭通行动,持续深化“兴昭人才支持计划”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“三倍增”行动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以上。
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,培育壮大经营主体,新增“四上”企业300户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变“坐诊”为“寻诊”“问诊”,让更多企业放心投资、安心发展。加快设立海关机构,积极发展现代物流,加速客货邮融合发展。推动“昭品出海”,打一场外贸翻身仗。
严格落实化债举措,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,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。严防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,对新增违法用地“零容忍”,筑牢粮食安全“生命线”。坚决抓好食品药品安全,严控源头、严管生产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持续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。妥善处置巧家“12·04”滑坡险情。持续加大地灾避险搬迁力度,全链条推进“监测预警+避险转移+应急救援”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,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弘扬“四下基层”优良传统,畅通群众诉求表达、权益保障通道,让老百姓话有处说、事有人管、难有人帮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。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逐步的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高质量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,持续抓好退伍军人服务、国防动员、双拥优抚、外事侨务、广播电视、防震减灾、气象服务等工作,做好工青妇、红十字等工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最新新闻
联系我们
- 英亚平台官方下载
咨询电话:13053063506
邮箱:1837636048@qq.com
办公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33号恒兴广场A座2405室
昭通市2025年重点工作
来源:英亚平台官方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2-17 11:56:44
上一条
下一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