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详情
“1元团购种植牙”的广告你遇到过么?随着我们国家口腔健康教育的持续推进,百姓对口腔问题的重视度慢慢的升高,洗牙、种植牙、正畸等受众人群逐步扩大。与此同时,不少消费者花费了大量金钱和精力,但结果并不称心如意,引发不少纠纷。
“花了1.9万元正畸了一年五个月,到现在咬合比矫正前更差”“戴完牙冠后,牙龈一直出血导致我无法正常吃饭,机构不给处理问题”“我花了3000元补牙,包含材料费395元,补完牙后才得知并未使用该材料”……在人民网“人民投诉”平台上,不少用户道出了口腔治疗消费的“心酸”经历。
自2023年国家实行口腔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,口腔治疗相关高值耗材价格大大跌落,部分口腔医疗机构开始采用“低价引流、高价收割”“即拔即种”等套路诱导欺骗消费者。“人民投诉”梳理发现,平台关于口腔治疗消费的投诉量陡增,问题最重要的包含:通过低价广告吸引患者到店,实际过程增加服务项目、捆绑消费等方式抬高治疗费用;口腔机构突然停业“跑路”导致后续治疗没有办法进行;治疗效果与宣传不符、医生资质不明或突然离职,机构推诿责任,问题得不到解决等。
对此,有业内人士提出,由于口腔医疗服务专业性强,且存在高度信息差,消费者通常只能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。而目前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众多,且定价自由度较高,再加上集中采购后,医疗机构的收入和利润相对被压缩,一些不良医疗机构为获取利润,通过在社交平台上投放大量广告吸引患者,更有机构劝说患者过度治疗“多拔多种”,从而收取高费用。
据悉,为规范口腔医疗服务,2023年,国家卫健委等四部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实施服务时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和法规,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,执行有关诊疗指南、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强制性行业标准。
市场监管、卫健部门也多次督促口腔机构要严格落实经营主体责任,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整改自身存在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,切实维护众多购买的人的合法权益。
结合消协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关消费提示,“人民投诉”提示消费的人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应注意:
1.在选择医疗机构时,为确保收费透明公道、服务正规,尽量去正规医院或专业机构咨询,通过“货比三家”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机构,并且多渠道了解医生的专业度和口碑。在这一过程中,消费者要查看医疗机构的信用记录,在仔细地了解服务内容、收费标准及相关需要注意的几点后,再签订服务协议。
2. 在追求口腔健康的过程中,要考虑自己的真实的情况,既不要盲目跟风,也不要被花式广告迷惑,警惕打着“高科技”旗号的产品,不要轻信医疗机构的宣传效果;正畸、美白等牙齿美容项目应到正规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,确保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。
3.保存好相关消费凭证,如诊断报告、治疗方案和费用清单。避免发生纠纷时,因没办法提供相关证据导致不利于后期维权。若遇到权益受损问题,可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。
此外,专家也建议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源头治理,从价格调控、行业标准、广告宣传等多角度规范,推动口腔医疗价格的透明化,同时把好监管关,建立长效治理机制,实现口腔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治理的常态化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广东省纪委监委:对梅大高速“5·1”塌方灾害4个责任单位及32名公职人员追责问责
9.8分+MVP!最强姆巴佩上线连胜!广厦赢浙江德比 布朗34分孙铭徽16+10+5+5
春节返乡置业,地产商在“打架”:有楼盘买房送3万黄金,湖北麻城去上海抢客
小女孩分享自己的唱歌视频,嗓音稚嫩,指法炫酷,氛围拉满,网友:看得我热血沸腾,拿起吉他就是一顿53231323。
苹果 2025 款 iPhone SE 4 机模上手展示:刘海屏 + 后置单摄
相关产品